副本集(Replica Set)是一组MongoDB实例组成的集群,由一个主(Primary)服务器和多个备份(Secondary)服务器构成。通过Replication,将数据的更新由Primary推送到其他实例上,在一定的延迟之后,每个MongoDB实例维护相同的数据集副本。通过维护冗余的数据库副本,能够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,读写分离和自动故障转移。
一,MongoDB版本和环境
在Windows上创建包含三个节点的副本集,使用的环境:
- 数据库:MongoDB 版本 3.2.9
- Server 环境:Windows Server 2012 R2
- 可视化编程环境:Robomongo 版本 0.08.4
- 三台Windows Server:srv1,srv2,srv3
二,拓扑结构分析
创建一个Replica Set,包含三个成员:一个Primary 成员和两个Secondary 成员,Primary用于处理客户端请求,Secondary用于保存Primary的数据副本。客户端Application 在 Primary 节点上进行读写操作,通过Replication的异步同步机制,将数据操作同步到 Secondary 成员,在一定的延迟之后,三个成员拥有相同的数据集。
理论上,每个成员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机房内,这些数据中心可能相距甚远,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;可以设置Primary 节点只负责写入操作,而使Secondary节点负责读取操作,实现数据集的读写分离;如果Primary 连接中断超过10s,其他节点会自动选举出一个Primary 节点,负责响应客户端Application的请求,实现数据的自动故障转移。
三,技术原理说明
1,以Replica Set模式启动MongoDB实例
MongoDB Instance有两种不同的启动方式:单机模式(Standalone)和副本集模式(Replica Set),在启动mongod时,如果设置 replSet 参数,那么MongoDB 实例以副本集模式启动;如果不设置replSet 参数,那么MongoDB以单机模式启动。
单机实例是指运行在服务器上的一个mongod 进程,该进程不是任何一个Replica Set的成员,因此,单机实例不能自动故障转移,在产品环境中,风险很高,如果服务器崩溃了,客户端App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访问,如果硬件出现问题,可能会造成数据的永久丢失。建议,使用Replica Set,至少保留两份数据集副本。
2,选举Primary成员
在Replica Set中有两种成员:Primary成员和Secondary成员,一个Replica Set只能有一个Primary成员,但可以有多个Secondary成员。Primary用于处理客户端请求,Secondary用于保存Primary的数据副本。如果Primary崩溃了,Replica Set探测到Primary不可访问,将启动自动故障转移进程,从剩下的Secondary成员中,投票选举出一个成员作为Primary,接收和处理客户端的请求。
选举Primary成员时,使用“大多数”和“一票否决”原则。在Replica Set中,每个成员只能要求自己被选举为Primary节点。当一个Secondary成员无法与Primary成员连通时,该成员就会发起选举,请求其他成员将自己选举为Primary成员,只有得到“大多数”成员的支持,该成员才能被选举为Primary成员;只要有一个成员否决,选举就会取消。
不是每一个成员都有投票选举的权利,在一个Replica Set中,最多有7个成员用于投票选举的权利,Primary成员是由这7个成员选举出来的。有投票权利的成员,其属性:"votes" 是1;若为0,表示该成员没有投票权利。
3,操作日志
MongoDB使用操作日志(oplog)来实现复制(Replication)功能,oplog包含了Primary成员的每一个更新操作,通过将oplog传递到其他Secondary成员中,在其他成员中重做(redo)已经提交的操作,实现数据的异步同步。Replica Set中的每个成员都维护着自己的oplog,记录着每一个从Primary成员复制操作的数据。复制操作的过程是先复制数据,再将操作写入到oplog中。如果某一个成员在执行操作时失败,当该成员重启之后,自动从oplog中最后一个操作进行同步。由于复制操作的过程是先复制数据,再写入oplog,该成员可能会在已经同步的数据上再次执行复制操作,MongoDB在设计oplog时,就考虑到这种情况:将oplog中的同一个操作执行多次,与执行一次的结果是一样的。
oplog保存的是对每个doc的更新操作日志,如果一个命令只更新一个doc,那么Replication进程向oplog插入一条日志;如果一个命令更新多个doc,那么Replication进程向oplog插入多条日志,每一条日志只更新一个doc。
oplog的大小是固定的,只能保存特定数量的操作日志,如果Primary成员更新的数据量特别大,oplog很快就被填满,Secondary来不及同步数据,Primary成员就将oplog中的日志,这样,Secondary成员就会变成陈旧的(Stale)。建议,让Primary成员使用比较大的oplog,保存足够多的操作日志。
四,创建配置文档
1,创建mongod 启动的配置文件
在每台server上创建配置文件,将配置文件存放在目录C:\data\中。在同一个Replica Set中的所有成员必须有相同的Replica Set Name,这里设置为“rs0”。
--srv1 config_file_name:rs0_1.confdbpath=C:\data\db\db_rs0logpath=C:\data\db\db_rs0\rs0_1.logport=40001replSet=rs0--srv2 config_file_name:rs0_2.confdbpath=C:\data\db\db_rs0logpath=C:\data\db\db_rs0\rs0_2.logport=40002replSet=rs0--srv3 config_file_name:rs0_3.confdbpath=C:\data\db\db_rs0logpath=C:\data\db\db_rs0\rs0_3.logport=40003replSet=rs0
配置参数含义:
- replSet:设置Replica Set的name,在各个配置文件中,其值必须相同。
- dbpath:MongoDB用于存储数据的目录,默认值是C:\data\db
- logpath:用于记录mongod的日志数据
- port:指定MongoDB监听的端口,默认值是27017
2,以配置文件方式启动mongod
一般情况下,mongod的参数值是不变的,将这些参数写入到配置文件中,能够简化MongoDB的管理。
mongod 命令有参数:--config 或 -f,用于引用配置文件。
--srv1mongod -f C:\data\rs0_1.conf--srv2mongod -f C:\data\rs0_2.conf--srv3mongod -f C:\data\rs0_3.conf
3,启动mongo shell
在任意一台Server上打开三个mongo shell,使用参数 --host 指定Server Name,使用 --port 指定端口号。由于mongod没有使用默认的监听端口 27017,因此,必须使用 在mongo shell中使用 --port参数显式指定监听的Port。
--connect srv1mongo --host srv1 --port 40001--connect srv2mongo --host srv2 --port 40002--connect srv3 mongo --host srv3 --port 40003
五,配置Replica Set
在不同的Server上运行不同的MongoDB Instance,但是,每个mongod 都不知道其他mongod的存在,为了让每个mongod能够感知彼此的存在,需要配置Replica set,增加成员。
1,使用配置文档为Replica Set 增加成员
在srv1的mongo shell中,创建配置文档,调用rs.initiate()函数,按照配置文档来初始化Replica Set。
conf={ "_id" : "rs0", "members" : [ { "_id" : 0, "host" : "srv1:40001" }, { "_id" : 1, "host" : "srv2:40002" }, { "_id" : 2, "host" : "srv3:40003" } ]} rs.initiate(conf)
在配置doc中,使用"_id" : "rs0" 指定Replica Set的name,members数组指定 Replica Set的成员的ID 和 host(“host:port”)。等到所有成员配置完成之后,Replica Set 会自动选举出一个Primary 节点,两个Secondary 节点。在Primary 节点上进行更新操作,就能同步到Secondary 节点了。
2,修改Replica Set
如果以rs.initiate()方式初始化Replica Set,那么MongoDB以默认配置文档初始化Replica Set,可以通过add()函数增加成员。
2.1 向Replica Set中增加一个成员
rs.add("host:port")
2.2 从Replica Set中删除一个成员
rs.remove("host")
2.3 查看Replica Set的配置
rs.conf()
2.4 重新配置Replica Set
var conf=rs.conf()conf.members[1].priority =5 --at primary member rs.reconf(conf) --at secondary memberrs.reconf(conf,{force:true})
2.5 查看Replica Set的状态
rs.status()
六,维护Replica Set
1,查看Replica Set的配置信息
rs.conf()
配置文档主要分为三块:Replica Set 的ID和 Version,Members数组 和 Settings,下面是经过简化的配置信息。
{ "_id" : "rs0", "version" : 202997, "members" : [ { "_id" : 1, "host" : "srv1:40001", "arbiterOnly" : false, "hidden" : false, "priority" : 5, "votes" : 1 }, {...} ], "settings" : { ..... }}
Replica Set的ID字段唯一标识一个Replica Set,每一个Replica Set都有一个自增的版本号,由Version字段标识,标识Replica Set的不同版本。version字段的初始值是1,每次修改Replica Set的配置时,version字段都会自增。
Settings 字段的值是应用到Replica Set中所有成员的配置信息。
最关键的是members数组的字段,标识每个成员的配置信息。
- arbiterOnly:0或1,标识一个仲裁(arbiter),Arbiter的唯一作用是参与Primary的选举,Arbiter不保存数据,不会为client提供服务,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选举Primary。
- hidden:0或1,表示该成员是不是隐藏成员,Hidden成员的主要作用是备份数据,可以使用性能较差的服务器作为Hidden成员。Hidden成员不会接收Client的请求,也不会成为Primary。在设置Hidden成员时,必须设置members[n].priorty属性为0;
- priority:数值类型,用于设置成员成为Primary的优先级。priority越高的成员,越有机会成为Primary。如果priority=0,那么该成员永远不会成为Primary。
- votes:1或0,表示该成员的投票的数量,在每个Replica Set中,最多有7个成员,其votes属性值是1。votes 属性是1的成员(voting members)拥有选举Primary的权利。一个成员要想成为一个Primary,那么必须获得voting members的大多成员的支持。
在Replica Set中,如果voting members的数量是5,那么一个成员成为Primary的条件是:获得超过2个voting members的支持,并且没有任何voting members 反对。只要有任意一个voting member 反对该成员成为Primary,那么该成员就不能成为Primary。
2,强制一个成员成为Primary
如果将一个成员的priority属性在Replica Set的所有成员中是最高的,那么该成员最有可能成为Primary。
将成员0的priority设置5,其他成员的priority设置为1,这样,成员0成为Primary的优先级是最高的。
cfg = rs.conf()cfg.members[0].priority = 5cfg.members[1].priority = 1cfg.members[2].priority = 1rs.reconfig(cfg)
七,测试数据
1,在Primary上读写数据
db.users.insert({_id:1,name:"a",age:24})
2,在Secondary上读取数据
默认情况下,客户端不能从Secondary成员中读取数据。在Secondary成员上显式执行setSlaveOk之后,才能从Secondary节点读取数据。
rs.setSalveOk() db.users.find({_id:1})
八,查看mongod 服务器的命令行参数
db.serverCmdLineOpts()
/* 0 */{ "argv" : [ "mongod", "-f", "C:\\data\\rs0_1.conf" ], "parsed" : { "config" : "C:\\data\\rs0_1.conf", "net" : { "port" : 40001 }, "replication" : { "replSet" : "rs0" }, "storage" : { "dbPath" : "C:\\data\\db\\db_rs0" }, "systemLog" : { "destination" : "file", "path" : "C:\\data\\db\\db_rs0\\rs0_1.log" } }, "ok" : 1}
参考doc: